•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土淘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专家观点 » 正文

    悲情营销不是助农而是坑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3 15:09:44    浏览次数:260    评论:0
    导读

    近日,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的声明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

    近日,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的声明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除了临猗苹果,还有多个商家以“苹果滞销”、“鲜笋滞销”、“菠萝滞销”等由头售卖商品,采用的都是同一位老人的照片作为宣传图。
    失实的“滞销”悲情套路,欺骗消费者、侵犯肖像权,违背法律规定、透支社会信任。当谎言被揭穿,公众发现自己的同情心被消费、被欺诈,还有几个人愿意去购买那里的农产品?当“狼来了”的故事听多了,公众善心被失实的悲情营销透支光了,真正面临滞销困境的人们还能得到帮助吗?失实的悲情营销不是助农而是坑农。
    “大爷自己都不知道,原来他是360行、行行都不行。”千篇一律的宣传图、花样百出的滞销品,这样失实的悲情营销宛如黑色幽默,理所当然地被网友群嘲。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即使是真实的悲情营销,过度依赖也未必是件好事。
    “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等网络悲情营销,能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破解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受困的农户而言,确实解了燃眉之急,很多滞销的水果、蔬菜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但市场毕竟是靠经济规律而不是爱心运转的,悲情营销只会在短时间内有效,真正能让产品畅销的还是品质、品牌和口碑。对接爱心可以,却不能形成爱心依赖,帮助农民提高品质、打造品牌、形成口碑,增加适应市场变幻、抵御风险的能力,比打“悲情牌”更重要。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tutao.com/news/show-81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help@91tutao.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 土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03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