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末期,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了“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概念(即PPT,Pro-poor tourism),自此旅游扶贫逐渐成为国内外扶贫实践的焦点。2015年1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充分肯定了旅游业在扶贫中的突出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系统与地方特色文化保留相对完整,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返贫率低、拉动性强,保证了扶贫的可持续性,为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1)资金瓶颈问题凸显
大部分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偏远山区,虽然这些山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受到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旅游项目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
(2)扶贫对象识别存在偏差
目前,很多地区简单地根据当地农村人口的总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下发贫困指标,缺乏科学的调查分析,甚至主观地将非贫困户也纳入贫困户行列,导致对贫困对象的识别存在偏差。
(3)贫困人口脱贫意识不清晰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使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而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墨守成规的思想观念仍是主流,参与旅游业发展的贫困人口比较分散,甚至有的干脆放弃,扶贫效果不明显。
(4)电商精准扶贫存在障碍
2016年11月,国开办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统筹引导,电商人才稀缺,市场化程度低,缺少标准化产品,贫困群众网上交易能力较弱,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的步伐。
2、乡村旅游扶贫策略
(1)政府主导,政策引领
首先,政府要对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制定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其次,通过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贫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最后,要加强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绿化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2)整合资源,全方位扶贫
首先要整合现有产业资源,在此基础上,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亮点;其次,整合乡村民俗文化、风情风貌、特色物产等资源,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最后,整合社会资源,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利用政策优势争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环境,提升贫困农民的脱贫意识,提高乡村旅游扶贫效益。
(3)立体营销,提升品牌
充分利用新媒体把乡村旅游中自然生态的乡村风貌、独特的民风民俗、精彩的民间传说、特色的地方物产等等,通过乡村旅游官方网站、手机门户网站或与新浪、腾讯、网易等合作来进行宣传推广,提升乡村旅游在线服务功能。利用微信、米聊、抖音视频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全面营销,还可与虚拟旅游企业合作,将乡村旅游特色通过虚拟三维软件展示出来,提升游客感知度。
(4)创新机制,多样带动
乡村旅游扶贫需要多部门密切合作,需要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真正让乡村旅游惠及贫困农民,实现“造血扶贫”。此外,还要将旅游扶贫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相结合,让乡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