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酒泉康达 |
---|---|
种类 | 种子 |
分类 | 家庭园艺用花种子 |
是否进口 | 否 |
应用场景 | 绿化工程,家庭园艺,花圃苗圃生产 |
播种期 | 多季 |
盛花期 | 多季 |
病虫害 | 无 |
繁殖方式 | 播种苗 |
净度 | 98(%) |
含水量 | 98(%) |
发芽率 | 98(%) |
百粒重/千粒重 | 500g(g) |
是否跨境货源 | 否 |
等级 | 1 |
类别 | 芳香类,地被草坪类,观花类 |
品种 | 翠菊 |
园林用途 | 花坛,花带 |
花色色系 | 见图片 |
花期 | 电话详情 |
叶色色系 | 见图片 |
品种来源 | 国内栽培种 |
翠菊(学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L.) Nees)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100厘米。茎直立,单生,被白色糙毛。叶子卵形或长椭圆形,头状花序。花瓣有浅白、浅红、蓝紫等色。两性花花冠黄色。瘦果长椭圆状倒披针形,稍扁,花果期:5-10月。 产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以及四川省等。生长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丛、水边或疏林阴处。海拔30-2700米。通常引为植物园、花园、庭院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观赏栽植者。在日本、朝鲜都有广泛的栽培和野生类型。前苏联及欧洲其他各国的植物园都有引种作花卉观赏的。 繁殖方式: 翠菊均采用种子繁殖,条播易出苗。在14-16C条件下 翠菊(5) 4天发芽,10天左右出苗。一般多春播,也可夏播和秋播,播后2一3个月**能开花。可根据需要分批播种控制花期。矮型种2-3月在温室内播种或3月在阳畦内播种,5-6月即可开花;4-5月露地播种7-8月开花;7月上旬播种,可在"十一"开花;8月上中旬播种,幼苗在冷床中越冬,翌年"五一"开花。中型品种5-6月播种,8-9月开花;8月播种需冷床越冬,翌年5-6月开花。高型品种春夏皆可播种,均于秋季开花,但以初夏播种为宜,早播种开花时株高叶老,下部叶枯黄。 栽培技术:翠菊幼苗期间移植2-3次,可使茎杆粗实,棵形丰满,须根繁密,抗旱、抗涝、抗倒伏。春播幼苗长高至5-lOcm,播后一个月左右时可移苗,播后两个月左右定植。育苗期间灌水2-3次,松土一次。定植后灌水2-3次,然后松土、雨后松土。一般定植后和开花前进行追肥灌水。要注重中耕保墒,以免浇水过多或雨水过多而土壤过湿,植株徒长、倒伏或发生病害。当枝端现蕾后应少浇水,以抑制主枝伸长,促进侧枝生长,待侧枝长至2-3cm时,再略增加水分,使株型丰满。追肥以磷、钾肥为主。不要连作,也不宜在种过其它菊科植物的地块播种或栽苗,以保证其健壮生长。 病虫防害: 黄化病
危害症状:翠菊黄化病是翠菊的重要病害,病株矮小 翠菊、萎缩,花小、变色。感病后,叶片呈淡黄色,常常长出自始至终帚状丛枝,丛枝上的花朵颜色均有程度不同的减褪,花瓣通常为淡黄绿色。植株生长弱,能继续传染邻近的植株。
防治方法:
1**的防治方法是将植物种在网室中。
2、可喷50%多菌灵1000倍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叶蝉。
3、要经常清除翠菊周围的野生杂草,以减少传染源。
4、发病初期,喷洒医用或土霉素4000倍液。
危害症状:该病为为 葡萄孢属真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病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土中越冬。当气温20℃左右、湿度很大时,易发生此病。塑料大棚比玻璃温室发病重。翠菊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花、花梗、叶。严重时,花、 叶均枯死,影响其观赏性。叶受害时,**初出现水渍状的黄绿色或深绿色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当环境比较潮湿时,造成腐烂,上有灰色的粉状孢子层出现。病叶**枯死。花瓣在芽中或开放后均可感病。开始,花瓣边缘出现淡褐色水渍状,同样发生腐烂。
防治方法:
1、注意温室通风,降低湿度,避免不适当的浇水。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减少侵染源。
2、发病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
尖孢镰刀菌翠菊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sp. callistephii(Beach) Snydre &Hansen],属半知菌亚门。为 土壤真菌,能在病株残体上生存延续数年,随种子和土壤传播。全株发生萎蔫而干枯。幼株被害。叶片全部萎蔫。成株发病,植株矮化,叶萎垂而变黑,其维管系统也变为褐色。处于盛花期的植株受害后,共顶梢有时突然萎垂。病株根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腐烂,在病株基部可以检查到粉红色或玫瑰色的分生孢子堆。每年轮换育苗和定植的地段或花盆。 由于病株残体上的病菌随土壤传播,操作时,避免将带菌土壤混入新土。
土壤消毒: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公斤,混入细干土30公斤,混匀后均匀撒入定植穴内。发病初期、发病前药剂灌根或喷雾。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每株灌药0.25公斤,5~7天灌一次,连续2~3次。也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300倍液,或25.9%抗枯宁500液。也可用农抗"120"100ppm灌根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锈病
翠菊附近有转主寄主松属植物时,易导致该病发生和流行。病原菌:Coleos porium asterum (Diet)Syd.称紫苑鞘锈菌。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斑,相应背面可看到圆形淡黄色粉状孢子堆。已知江苏、云南、上海等省(市)有分布。 发病初期,喷酒15% 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5%速保利3000倍。
为壳针孢属的一种真菌Septoria chryrsan-themella Sacc.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风雨传播。北方7~8月高温多雨,发病严重。植株植过密时,易于发病。 该病是翠菊的一种常见叶部病害,严重时,叶片枯黄,导致全株枯萎。初期在叶片在出现近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色或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再现细小黑点。叶上病斑较多时,全叶变黄干枯。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
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种植密度要适当。选择抗病品种。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秋末,收集病落叶和病残体集中毁。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 波尔多液,或75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